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立項名單
表1 重點項目40項(本科27項,高職12項,分支機構1項)
項目編號 |
申報單位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CQGJ19A01 |
重慶大學 |
薛方正 |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研究 |
CQGJ19A02 |
西南大學 |
彭愛輝 |
“課程思政”理念下本科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
CQGJ19A03 |
胡 航 |
大學生深度學習與批判性思維關系的研究 |
|
CQGJ19A04 |
劉自敏 |
重慶市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體制機制與保障體系構建研究 |
|
CQGJ19A05 |
鄒士鑫 |
重慶美育實驗高校建設研究 |
|
CQGJ19A06 |
西南政法大學 |
侯國躍 |
“慕課”在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困境與解決方案 |
CQGJ19A07 |
馮子軒 |
“雙一流”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法律”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研究:以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專業為例 |
|
CQGJ19A08 |
重慶醫科大學 |
黃元丁 |
基于積極行為支持(PBS)的“互聯網+”混合課程教學改革 |
CQGJ19A09 |
劉 利 |
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面臨困境及對策研究——以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為例 |
|
CQGJ19A10 |
重慶師范大學 |
毋志民 |
雙一流背景下物理學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CQGJ19A11 |
重慶郵電大學 |
張 建 |
人工智能與新媒體傳播雙重視域下高校美育實踐改革創新研究 |
CQGJ19A12 |
仰義方 |
高校理工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理路研究 |
|
CQGJ19A13 |
重慶交通大學 |
孫世政 |
新工科視域下基于多維驅動的“機械類+人工智能”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與實踐研究 |
CQGJ19A14 |
重慶工商大學 |
肖 艷 |
新工科背景下BIM創新人才協同培養研究與實踐 |
CQGJ19A15 |
李 虹 |
核心通識實驗“游戲化智慧課堂”建設與實踐探索——以《創新思維方法》為例 |
|
CQGJ19A16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劉建鋒 |
建國7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 |
CQGJ19A17 |
許 勁 |
“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發的多主體動態協同機制研究 |
|
CQGJ19A18 |
四川美術學院 |
張 杰 |
以專業美術院校為引領的大中小幼視覺美育一體化建設研究 |
CQGJ19A19 |
重慶理工大學 |
王玉菡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OPPPS模式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研究 |
CQGJ19A20 |
重慶三峽學院 |
唐世剛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供給側話語轉換與中國特色思政課話語體系構建研究 |
CQGJ19A21 |
臧小林 |
高校引領基礎教育美育實驗改革研究 |
|
CQGJ19A22 |
重慶文理學院 |
趙華君 |
智能類新工科專業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路徑研究 |
CQGJ19A23 |
長江師范學院 |
何仁琪 |
新工科專業“七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CQGJ19A24 |
蔣長清 |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作曲類課程教學數字化平臺構建研究 |
|
CQGJ19A25 |
重慶科技學院 |
胡憲君 |
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在高校的執行現狀、困境與路徑研究 |
CQGJ19A26 |
重慶工程學院 |
李翠錦 |
新工科背景下以OBE-CDIO為導向的課程持續改革探索與實踐 |
CQGJ19A27 |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
龔曉雪 |
獨立學院美育教學圈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 |
CQGJ19A28 |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牟文余 |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內部治理體系研究與探索 |
CQGJ19A29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陳 棟 |
重慶市職業院校專業技能扶貧創新模式研究 |
CQGJ19A30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羅 煒 |
財稅政策對產教融合型企業增加校企合作投入的激勵效應研究 |
CQGJ19A31 |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胡艷玲 |
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研究與實踐初探——以基礎醫學概論課程為例 |
CQGJ19A32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
楊 瑞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慶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 |
CQGJ19A33 |
楊 飏 |
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高職思政課多元育人路徑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
CQGJ19A34 |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
朱麗佳 |
有中國特色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長效運行機制研究 |
CQGJ19A35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電大) |
周士凱 |
基于大數據技術精準定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的研究 |
CQGJ19A36 |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
張呈宇 |
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八戒校園工場”為例 |
CQGJ19A37 |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
王 蕊 |
基于“1+X”證書制度的BIM技術運用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以建筑設計專業為例 |
CQGJ19A38 |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學院 |
徐 偉 |
“一體四維”課堂督導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 |
CQGJ19A39 |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
戴 倩 |
“德心共育”視閾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路徑創新研究 |
CQGJ19A40 |
高校美育專委會 |
陳艷麗 |
文化育人語境下的當代校園文化建設審美機制研究(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表2 一般項目205項(本科132項,高職67項,分支機構6項)
項目編號 |
申報單位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CQGJ19B01 |
重慶大學 |
付 麗 |
面向新工科建設的實驗教學翻轉課堂模式探索 |
CQGJ19B02 |
西南大學 |
孟二從 |
木類專業課程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
CQGJ19B03 |
張 良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課堂的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
|
CQGJ19B04 |
趙 鑫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教育情懷培育研究 |
|
CQGJ19B05 |
高 軍 |
“雙一流”背景下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的神經科學類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 |
|
CQGJ19B06 |
段 禹 |
“新文科”建設研究: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向 |
|
CQGJ19B07 |
西南政法大學 |
朱福勇 |
“一帶一路”背景下仲裁法學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
CQGJ19B08 |
姜 敏 |
“雙一流”語境下國際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研究 |
|
CQGJ19B09 |
羅麗琳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CMPCL教學法研究 |
|
CQGJ19B10 |
劉璘琳 |
“雙一流”背景下的法商融合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案例庫建設及教學實踐 |
|
CQGJ19B11 |
張惠彬 |
基于產學研結合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
CQGJ19B12 |
劉 暢 |
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國際法教育實踐考察--基于學科視野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 |
|
CQGJ19B13 |
重慶醫科大學 |
汪 洋 |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構建人機交互系統在運動系統整合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 |
CQGJ19B14 |
曾 亮 |
新醫科背景下醫科院校內涵發展路徑研究 |
|
CQGJ19B15 |
劉煜亮 |
基于"MOOC+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呼吸系統整合課程中的探索與研究 |
|
CQGJ19B16 |
李 謐 |
先天性心臟病混合式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
|
CQGJ19B17 |
王 凈 |
人文素養培養視域下敘事醫學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研究 |
|
CQGJ19B18 |
冉雄文 |
關于如何利用區分度分析改進考試評價體系的研究 |
|
CQGJ19B19 |
重慶師范大學 |
首 新 |
“雙一流”戰略背景下長江上游與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效率測度研究 |
CQGJ19B20 |
楊思帆 |
面向新時代教師質量標準的教師教育課程群開發與實施研究 |
|
CQGJ19B21 |
鄭 毅 |
對接“一帶一路”,探索重慶市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新模式 |
|
CQGJ19B22 |
羅 凌 |
AI視域下的智慧學習個性化推薦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
|
CQGJ19B23 |
吳恩斯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師院校通識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24 |
李 璇 |
美育視域下高校服裝專業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
|
CQGJ19B25 |
孫 巖 |
重慶市地方高校大學生審美趣味發展研究 |
|
CQGJ19B26 |
陳 麗 |
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人機交互高校籃球隊訓練模式研究 |
|
CQGJ19B27 |
張 軍 |
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重慶高校英語MOOC及SPOC教學策略效能研究 |
|
CQGJ19B28 |
重慶郵電大學 |
譚玉龍 |
“中華美育精神”融入高校美育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CQGJ19B29 |
馮春寶 |
基于混合式學習下的分層式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
|
CQGJ19B30 |
尚鳳軍 |
新工科背景下拔尖創新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
CQGJ19B31 |
鄧聰穎 |
“新工科”視域下以“四個回歸”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事件驅動型機械專業課程設計智慧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
CQGJ19B32 |
范春婷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研究 |
|
CQGJ19B33 |
鄧麗芝 |
校史校情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研究 |
|
CQGJ19B34 |
重慶交通大學 |
王立菲 |
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研究與實踐 |
CQGJ19B35 |
徐園媛 |
一體多維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研究 |
|
CQGJ19B36 |
張 霆 |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聞傳播類課程教學研究可行路徑研究 |
|
CQGJ19B37 |
付長靜 |
“互聯網+”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混合課堂教學改革新思路 |
|
CQGJ19B38 |
曾令斌 |
“雙一流”建設戰略契機下的高校一流資師培育建設研究 |
|
CQGJ19B39 |
董莉莉 |
大中小一體化實踐美育課程研究與開發 |
|
CQGJ19B40 |
重慶工商大學 |
余 璇 |
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生品格優勢的效能發揮及保障機制研究 |
CQGJ19B41 |
賀 蘋 |
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框架下思政教育與外語教育協同機制研究 |
|
CQGJ19B42 |
蔣水全 |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 |
|
CQGJ19B43 |
宋敏子 |
互聯網+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課程課堂教學范式改革與創新 |
|
CQGJ19B44 |
王初生 |
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專業BIM課程體系精準構建與教學研究 |
|
CQGJ19B45 |
任鵬飛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
|
CQGJ19B46 |
李永亮 |
以創客項目為驅動的雙創工程實踐開放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47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申艷婷 |
多元評價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退出機制研究 |
CQGJ19B48 |
林 川 |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
|
CQGJ19B49 |
徐小斌 |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視閾下融合課程思政的創新創業教育開放式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研究 |
|
CQGJ19B50 |
杜 爽 |
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學習行為分析研究 |
|
CQGJ19B51 |
高福霞 |
《管理學》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實踐研究 |
|
CQGJ19B52 |
賈 巍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學習空間構建與改進研究 |
|
CQGJ19B53 |
四川美術學院 |
刁 穎 |
基于智能化平臺下展示設計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 |
CQGJ19B54 |
重慶理工大學 |
王全意 |
“一帶一路”倡議下重慶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與路徑選擇 |
CQGJ19B55 |
范群林 |
高校教師的使命感對工作敬業度的影響機制研究:工作重塑的中介效應 |
|
CQGJ19B56 |
米曾真 |
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57 |
景 熠 |
基于SPOC的“驅動—引領—協作”式專業課程深度學習模式研究 |
|
CQGJ19B58 |
王振林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差異化評價的新材料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59 |
重慶三峽學院 |
周曙光 |
大智移云時代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 |
CQGJ19B60 |
吳楊偉 |
“互聯網+”背景下財經類課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進出口報關》為例 |
|
CQGJ19B61 |
姚旭兵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對重慶市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
CQGJ19B62 |
劉芳平 |
“三位一體,專創融合”的土木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
|
CQGJ19B63 |
閆 磊 |
產學研協同創新視域下校企共建實驗室共享運營模式研究 |
|
CQGJ19B64 |
張孟雁 |
“健康中國2020”背景下高校排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
|
CQGJ19B65 |
賀葉露 |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 |
|
CQGJ19B66 |
重慶文理學院 |
楊 釗 |
媒體融合視野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的教育實踐研究 |
CQGJ19B67 |
謝廷智 |
高校服務“一帶一路”的商務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 |
|
CQGJ19B68 |
秦 媛 |
《媒體策劃與創意》課程改革與智慧教學研究 |
|
CQGJ19B69 |
姚曉蘭 |
地方高校服務重慶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四化”建設研究 |
|
CQGJ19B70 |
李 微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基于《紀錄片創作》 |
|
CQGJ19B71 |
長江師范學院 |
劉 筱 |
創新驅動戰略視角下西部應用型高校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究 |
CQGJ19B72 |
曹長雷 |
新時期地方本科院校師德建設路徑與體制機制研究 |
|
CQGJ19B73 |
羅玉龍 |
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重慶高校“雙創”教育生態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 |
|
CQGJ19B74 |
重慶科技學院 |
朱光俊 |
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隊伍能力建設研究 |
CQGJ19B75 |
唐 然 |
信息技術支持下基于BOPPPS模式的環境類專業通識課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 |
|
CQGJ19B76 |
張小玲 |
“立德樹人”維度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金課”建設要素及徑路研究 |
|
CQGJ19B77 |
許吟雪 |
基于多元智能的多模態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建設 |
|
CQGJ19B78 |
王 英 |
基于美國QM評價體系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性研究 |
|
CQGJ19B79 |
陶 蘭 |
“新工科”背景下的美育課程建設對策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80 |
張 鵬 |
化學與藝術學科跨界融合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探索與實踐 |
|
CQGJ19B81 |
孟 江 |
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82 |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
潘 超 |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師核心素養體系構建探索 |
CQGJ19B83 |
廖 益 |
重慶地方本科院校服務“一帶一路”的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商務人才培養研究 |
|
CQGJ19B84 |
毋靖雨 |
基于專業認證構建全程全方位的高校師范生師德教育模塊課程及實踐體系研究 |
|
CQGJ19B85 |
馮詠薇 |
“以賽促學”模式下的應用型本科新聞傳播類專業實訓微課與教材建設研究 |
|
CQGJ19B86 |
重慶警察學院 |
董玲玲 |
新時期公安本科院校師德師風建設機制研究 |
CQGJ19B87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
董晨峰 |
新時代美育背景下的重慶市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學生美育能力培養實證研究 |
CQGJ19B88 |
禹華平 |
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放式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研究 |
|
CQGJ19B89 |
雷 靜 |
基于大學生課堂獲得感的應用型大學“金課”建設的路徑與實踐探索 |
|
CQGJ19B90 |
陳和芳 |
個案全過程教學法在法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
CQGJ19B91 |
重慶工程學院 |
李 靜 |
新工科高校審美教育的創新發展研究 |
CQGJ19B92 |
劉 娉 |
重慶本土旅游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
|
CQGJ19B93 |
陳 可 |
“產教融合”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研究——以重慶工程學院阿里巴巴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為例 |
|
CQGJ19B94 |
陳 維 |
“一帶一路”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 |
|
CQGJ19B95 |
彭 娟 |
新型二級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
|
CQGJ19B96 |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
田 川 |
重慶區縣“產教城”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
CQGJ19B97 |
李 霓 |
基于重慶“內陸開放高地”發展戰略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
|
CQGJ19B98 |
趙 逖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重慶農村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
CQGJ19B99 |
楊巧梅 |
“互聯網+”時代基于“任務激勵機制”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
CQGJ19B100 |
舒 秘 |
“一帶一路”倡議下創新創業教育助推物流專業教育升級變革研究 |
|
CQGJ19B101 |
蔣傳健 |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校企共建課程體系的研究 |
|
CQGJ19B102 |
趙 潔 |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下中學數學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
|
CQGJ19B103 |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
尹 麗 |
基于應用型高校一流專業建設的新金融智慧學習工場構建研究 |
CQGJ19B104 |
伍度志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質量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 |
|
CQGJ19B105 |
余天霞 |
基于學情分析的spoc教學改革與實踐 |
|
CQGJ19B106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
李 玥 |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
CQGJ19B107 |
張小芳 |
“互聯網+教育”視域下“嚴肅游戲”課堂教學優化研究 |
|
CQGJ19B108 |
王進國 |
立德樹人視角下民辦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性研究 |
|
CQGJ19B109 |
羅椿堯 |
基于慕課的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究 |
|
CQGJ19B110 |
仇 雪 |
“雙創”生態系統下民辦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
|
CQGJ19B111 |
川外南方翻譯學院 |
張 躍 |
產教融合視角下民辦高校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
CQGJ19B112 |
楊 莉 |
基于CAS理論的移動融合傳播背景下新聞傳播實踐教學系統建構研究 |
|
CQGJ19B113 |
陶 輝 |
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
|
CQGJ19B114 |
甄 靜 |
“一帶一路”背景下重慶民辦高校國際化水平提升路徑研究 |
|
CQGJ19B115 |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
周夢嬌 |
“雙一流”背景下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研究 |
CQGJ19B116 |
李 潔 |
“雙一流”背景下智能工程學科群“金課”建設探索 |
|
CQGJ19B117 |
鄧華陽 |
“一帶一路”背景下基于ASIIN認證的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學科交叉融合的應用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
CQGJ19B118 |
鄧秋菊 |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畢業設計創新模式探討 |
|
CQGJ19B119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
張俊杰 |
基于 QFD 理論的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提升研究 |
CQGJ19B120 |
張志偉 |
“互聯網+”背景下基于BYOD的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 |
|
CQGJ19B121 |
可 英 |
基于TPACK的重慶民辦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
|
CQGJ19B122 |
陸軍軍醫大學 |
劉 莛 |
癥狀搭載移動課堂提升眼科住院醫師急診處置水平的課程構建 |
CQGJ19B123 |
徐 霞 |
基于勝任力的護理本科生臨床帶教老師準入標準構建研究 |
|
CQGJ19B124 |
譚 靜 |
個人-組織契合理論視域下醫學院校教師敬業度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
|
CQGJ19B125 |
張 誠 |
人工智能模擬系統在骨髓細胞形態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
|
CQGJ19B126 |
張 楊 |
基于“3P”網絡直播課堂的“互聯網+”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研究 |
|
CQGJ19B127 |
陳 姍 |
案例分析引導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材編寫及其教學實踐應用研究 |
|
CQGJ19B128 |
王 韻 |
“互聯網+”細胞生物學金課建設實踐與探索 |
|
CQGJ19B129 |
歐陽琳 |
“三高”特殊環境軍事醫學“三段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研究 |
|
CQGJ19B130 |
陸軍勤務學院 |
朱海林 |
“兩紅精神”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
CQGJ19B131 |
何 滔 |
新時代軍隊院校新教員教學崗位勝任能力研究 |
|
CQGJ19B132 |
姜 楠 |
基于ISO9000族標準的軍隊院校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管理研究 |
|
CQGJ19B133 |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趙俊霖 |
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CQGJ19B134 |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張 薇 |
基于校企合作的頂崗實習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CQGJ19B135 |
汪芝碧 |
西部地區老年保健及服務等養老相關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 |
|
CQGJ19B136 |
馬麗華 |
以“3+2”模式講好正常人體功能故事,做好課程思政 |
|
CQGJ19B137 |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李 冰 |
美育視野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民間美術資源的互動機制研究 |
CQGJ19B138 |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蘭作平 |
基于職教集團構建“互融共生”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探索與實踐 |
CQGJ19B139 |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
舒 蕾 |
高職院校“金課”建設模式的研究 |
CQGJ19B140 |
劉 霞 |
高職航空制造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
|
CQGJ19B141 |
張 雅 |
基于“ 互 聯 網 +”的高職航空物流專業教 學改革研究 |
|
CQGJ19B142 |
雷巧莉 |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推行1+X證書制度的教學 改革研究 |
|
CQGJ19B143 |
羅少甫 |
大數據背景下的新型高職實訓實驗平臺管理研究 |
|
CQGJ19B144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鄭棟之 |
雙創升級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與實踐 |
CQGJ19B145 |
楊 梅 |
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
CQGJ19B146 |
姜春英 |
基于講好“重慶故事”視角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研究 |
|
CQGJ19B147 |
駱永菊 |
1+X證書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實踐 |
|
CQGJ19B148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李慧萍 |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高校德育研究 |
CQGJ19B149 |
俞 燕 |
職業教育新時代立足專業文化的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機理、模式與路徑研究 |
|
CQGJ19B150 |
楊 玲 |
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實證研究 |
|
CQGJ19B151 |
何婉亭 |
模塊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研究能力培養途徑研究 |
|
CQGJ19B152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
武曉平 |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制研究 |
CQGJ19B153 |
李 昕 |
“新商科”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商科教育融合模式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154 |
鄧紅彬 |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
|
CQGJ19B155 |
崔清源 |
重慶市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
|
CQGJ19B156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蘭 偉 |
重慶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
CQGJ19B157 |
黃 海 |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學生認知風格與模塊化教學策略研究 |
|
CQGJ19B158 |
江利群 |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徑研究 |
|
CQGJ19B159 |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
張興友 |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
CQGJ19B160 |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李金峰 |
KAHOOT作為高職教育智慧課堂評估工具的現象學研究 |
CQGJ19B161 |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彭煒峰 |
高職院校《PLC控制技術》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與實踐 |
CQGJ19B162 |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
廖 麗 |
高職院校JAVA WEB開發系統課程智能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
CQGJ19B163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電大) |
杜沙沙 |
重慶學分銀行服務“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研究 |
CQGJ19B164 |
閆俊霞 |
基于協同育人理念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
|
CQGJ19B165 |
楊小慶 |
基于“1+2”書證融通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166 |
余 洋 |
基于網絡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究 |
|
CQGJ19B167 |
唐春玲 |
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課堂“三析三測”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168 |
余海洋 |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汽車檢修專業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169 |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
楊 璐 |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前語言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
CQGJ19B170 |
丁秋同 |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研究 |
|
CQGJ19B171 |
連偉利 |
OBE教育理念下高職學前教育“分流培養、一生一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
|
CQGJ19B172 |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
陽作林 |
高校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
CQGJ19B173 |
張 力 |
“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金課的建設與實踐研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 |
|
CQGJ19B174 |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
駱文進 |
建筑工業化視角下建筑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研究 |
CQGJ19B175 |
羅 雪 |
基于“1+X”試點專業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 |
|
CQGJ19B176 |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
張智慧 |
重慶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風險認知影響的實證分析 |
CQGJ19B177 |
劉 俊 |
基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高職“雙創”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對策研究 |
|
CQGJ19B178 |
胡 璐 |
“一帶一路”引領下重慶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
|
CQGJ19B179 |
梁海蘭 |
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金課建設與實施研究 |
|
CQGJ19B180 |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
熊 鳳 |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與保障體系構建研究 |
CQGJ19B181 |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 |
梁 贊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高職擴招生源分類培養模式研究 |
CQGJ19B182 |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
譚 榮 |
安全類高職院校建筑動畫與模型制作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與實踐 |
CQGJ19B183 |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
伍建容 |
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研究 |
CQGJ19B184 |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
郭遠方 |
模塊化縱橫一體制教學法結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 |
CQGJ19B185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
鄭小發 |
基于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產教“雙創”深度融合的有效性研究 |
CQGJ19B186 |
唐 燕 |
“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 |
|
CQGJ19B187 |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陳 麗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 |
CQGJ19B188 |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
賀 宏 |
POA理論視角下高職英語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 |
CQGJ19B189 |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
徐順智 |
基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智慧課堂建設實踐研究 |
CQGJ19B190 |
崔紅梅 |
物聯網應用綜合實訓課程智慧課堂建設實踐研究 |
|
CQGJ19B191 |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
胡艷芳 |
區域性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研究 |
CQGJ19B192 |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
沈 靜 |
“雙高建設”背景下的高職教育社會化評價制度研究 |
CQGJ19B193 |
肖 麗 |
高職汽車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研究與探索 |
|
CQGJ19B194 |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
牛 禧 |
高職課程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以無損檢測磁力探傷(MT)為例 |
CQGJ19B195 |
重慶輕工職業學院 |
黃小燕 |
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立德樹人途徑探索 |
CQGJ19B196 |
重慶電信職業學院 |
陳燕熙 |
“OCP”三位一體的SPOC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基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實證分析 |
CQGJ19B197 |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 |
何明勇 |
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
CQGJ19B198 |
岳喜克 |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
CQGJ19B199 |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 |
夏利華 |
深度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職護理院校雙師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
CQGJ19B200 |
大學外語教學研究專委會 |
何欣憶 |
機譯輔助的翻譯類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構建與模式研究(重慶大學) |
CQGJ19B201 |
高校美育專委會 |
汪 宏 |
高校師范生審美化教學研究(西南大學) |
CQGJ19B202 |
教育技術專委會 |
陳笑浪 |
高校VR試驗系統在中小學實踐課程中的應用模式研究(西南大學) |
CQGJ19B203 |
電子商務專委會 |
鮮京宸 |
數字化轉型期產學研協同創新精準創業育人模式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 |
CQGJ19B204 |
高校財經教育專委會 |
王攀娜 |
財經專業智慧課堂建設實踐研究(重慶理工大學) |
CQGJ19B205 |
高校檔案研究專委會 |
劉子輝 |
重慶市高校信息素養教育MOOC化教育體系研究(重慶科技學院) |
- 上一篇:重慶市2020年度教育綜...
- 下一篇:重慶市2019年度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