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apn01"></em>
      <div id="apn01"></div>

      <em id="apn01"><label id="apn01"><small id="apn01"></small></label></em>
      1. <em id="apn01"></em>

            1. 重慶日報: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構建“大思政”格局 提升鑄魂育人合力
              日期:2021-09-13  作者: 來源:  瀏覽量:235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深入貫徹中央、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決策部署,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高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不斷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顯著提升。

                強化頂層設計

                奠定思政工作“高基調”

                去年年底,一堂主題為傳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行知報告廳舉行,本場思政課主講人是校長張躍光。結合教學工作和學校實際,張躍光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全會精神,課堂氣氛活躍,師生參與度和積極性很高。

                在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校領導班子成員為學生上思政課的場景并不少見,這一傳統已經持續了3年。

                校領導上思政課,正說明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對思政工作的重視程度。近年來,學校黨委先后制定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學校思政工作進行了統籌性規劃、制度化安排。良好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奠定了思政工作“高基調”,為后續其他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成立了以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獨立設置黨委宣傳部,牽頭全校思想政治工作;2018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立“思政”課教改專項;2019年起設立“思政”專項科研課題,設立“思政”建設專項經費,用于“思政”建設,開重慶民辦高校之先河……回顧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思政發展史”,不難看出,學校思政工作步伐邁得踏實、穩健、有力,取得的成績也可圈可點。

                值得一提的是,于2018年7月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目前已初具規模,現建有直屬黨支部、工會、教代會,下設“思政課教學部”,建有“兩辦五教研室和兩團隊”,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普及等職責。

                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后,學生的出勤率、上課抬頭率、作業完成率、課堂活動參與率和參與學習和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實現,師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比以前有較大提升。

                深化“三全育人”

                推動思政工作上臺階

                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近年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著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機制,形成“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相結合的全方位思政教育工作合力,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邁上新臺階。

                近日,市教委公布重慶市民辦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和“十大育人”精品項目名單。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成功入選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民辦高校教師黨支部引領科研育人探索與實踐》也成功入選為“十大育人”精品項目之科研育人。

                此次入選是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突破,是學校推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的重要成果。

                具體來看,課程育人上,學校堅持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有機融合,每年舉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堂活動,把思政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互補共生。

                開展資助育人工作中,學校建立健全了“獎、助、貸、勤、補、緩”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形成了“學校—資助中心—二級學院—班級”四級資助工作機制,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識盡識并全數入庫,困難庫學生受助比例100%。

                學校著力推進心理育人,建立了“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工作體系,健全心理問題篩查機制,開展心理成長微課大賽、心理健康活動月、新生適應性團體輔導大賽等主題活動。

                聚焦隊伍打造

                引導思政教育“活起來”

                強課先強師。“高大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解除晦澀難懂的“迷霧”,讓其真正“活”起來,教師隊伍是關鍵力量。

                如何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學風作風正的思政課教師領軍人才和優秀后備人才,是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點關注的問題。

                首先是配齊隊伍。近年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通過大力引進碩士博士、西南大學等高校離退休副教授以上教師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學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從組建初的23人發展為74人,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師的師生比1:350,且碩博比例達到90%,黨員比例達到90%,馬克思主義學科背景達到90%。

                在師資團隊數量上“補缺”完備后,學校通過培訓、激勵等方式,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完成師資團隊整體素養上的“提質”。如針對教職員個體差異分設全脫產、半脫產和不脫產3種攻讀學歷學位方式,并對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給予2萬元/年、1萬元/年的培養資助金等。

                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政課程的重要參與者,學校聚焦輔導員成長,修訂完善多項制度,落實輔導員“雙線”晉升,搭建了輔導員多元發展平臺。

                打造思政特色

                寫好立德樹人“大文章”

                梳理發現,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思政工作還有其他幾大特色。

                民族團結+思政教育。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形成了應用型民族人才培養、民族傳統體育、民族節三大品牌活動,精心打造的“兩館兩墻四室一廊”“兩課兩堂四基地一節”為載體的特色化、生動化的創建活動,搭建了以團日、黨日、社團主題活動為載體的群眾性、日常性創建平臺,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落地落實。2019年12月,學校獲批全國民族團結示范高校,是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學生社區治理+思政教育。學校在學生園區設立特色黨支部,在實施大學生黨員素質提升計劃的同時,健全學生社區基層黨組織,在學生社區設立4個學生特設黨支部和21個學生黨員服務站,努力實現“學生在哪里,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思想政治工作從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去,才能活起來。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位于合川區草街街道,坐落于鳳凰山麓、鐘鼓溪畔,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抗戰時期重慶辦學之地。陶行知教育思想就是學校的治學“寶藏”。一直以來,學校不斷推進陶行知教育思想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契合,在辦學、施教、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之一是不斷堅定信仰信念,以信念開山劈路,唯信仰砥礪歌行。當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昂首闊步、信心十足,在更高層次上謀劃與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扎實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原文鏈接:http://m.cqrb.cn/cqrb/2021-09/13/014/content_rb_207780.htm

               



            2. <em id="apn01"></em>
                <div id="apn01"></div>

                <em id="apn01"><label id="apn01"><small id="apn01"></small></label></em>
                1. <em id="apn01"></em>

                      1. 欧美精品一区